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羅門「美」與「精神深度」的結合


一、羅門小傳:
    羅門,本名韓仁存,一九二八年出生於海南省,十二歲進空軍幼年學校,後就讀空軍官校,到台灣後入民航局工作,一九五四年結識女詩人蓉子,開始寫詩,於《現代詩刊》發表第一首詩〈加力布露斯〉,被當時《現代詩》季刊的主編紀弦特別以套紅刊登出來,自此展開創作生涯,一九五五年與詩人蓉子結婚後,兩人成為文學界中的傑出的文學伉儷,這也讓沈浸在愛情的滋潤中的羅門在創作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領域,激發出了更多的創作,所以羅門曾說:「貝多芬培養我的詩人心靈,蓉子引燃我的詩人生命。」並說蓉子是「打開創作之門的執鑰者」。第一本詩集《曙光》在一九五八年出版,曾與蓉子一起主編一九六四年的藍星年刊,一向熱愛創作並以此為職志的羅門,曾說:「生命太短了,我只能以藝術作為我的精神的事業。」因此,他於一九七七年辭去所有工作,專心從事詩的創作。


羅門強調詩與藝術永遠是「美」與「精神深度」的結合。

創作的藝術美學理念:「第三自然螺旋型架構創作世界」。
寫作風格
在台灣現代詩人當中,羅門是面向極廣、透視深度極深的一位全方位詩人,他對戰爭、死亡、存在、大自然以及都會情的描摩都能夠表現獨特超脫的個人風格。同時,他也是台灣最具有前衛精神和動力的詩人之一,他的詩路多變,但卻一貫維持實驗性和前衛性。20世紀60年代他是現代主義的實踐者,80年代之後則醉心於後現代詩觀的闡發。


早期作品主題明朗,富有浪漫情調,羅門曾自言1954年到1958年,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浪漫派詩人,同時還具有強調生命的超越性的精神色彩;中期意象繁美,節奏上波瀾起伏,氣勢上盤旋變化;後期作品則奇喻屢見,較善剪裁。

作品欣賞: 〈麥當勞午餐時間〉 
一群年輕人  帶著風  衝進來被最亮的位置      拉過去同整座城坐在一起 窗內一盤餐飲窗外一盤街景手裏的刀叉較來往的車還快速地穿過  迷你而帥勁的中午三兩個中年人坐在疲累裏手裡的刀叉慢慢張開成筷子的雙腳  走回三十年前鎮上的小館六隻眼睛望來六隻大頭蒼蠅      在出神整張桌面忽然暗成        一幅記憶那瓶紅露酒  又不知酒言酒語      把中午說到那裏去了當一陣陣年輕人來去的強風從自動門裏吹進吹出你可聽見寒林裏飄零的葉音    一個老年人坐在角落穿著不太合身的成衣西裝吃完不大合胃的漢堡怎麼想也想不到漢朝的城堡哪裡去了玻璃大廈該不那片發光的水田枯坐成一棵室內裝潢的老松不說話還好一自言自語必又是同震耳的炮聲在說話了說著說著眼前的晌午已是眼裡的昏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